【赤口會嗌交?】初三不宜拜年 有何禁忌?

每逢農曆正月初三,都是眾所周知的「赤口」日,傳說這天人與人很容易會發生口角爭執,所以習慣上,雖說是新年,但都不會在這天出門拜年。久而久之,大家都習慣當天留在家中祭祀神明或出外到寺廟參拜,故赤口日亦稱為「小年朝」。其實「赤口」是怎樣來的?又有什甚禁忌呢?

「赤口」源由

「赤口」其實來自「赤狗」,是一種民間傳說中的惡神,稱之為「熛怒之神」。當天是一個不吉利的日子,主鬥訟之事,會帶來不吉,而「赤」字含「赤貧」之意,外出沖犯赤狗會帶來貧窮。

亦有另一個傳說,說初三晚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故當晚一般人都會提早睡覺,以免騷擾鼠輩親事。當晚亦會有「老鼠分錢」的習俗,在家中角落灑鹽、米、糕餅供鼠輩們享用,這些給老鼠的食物稱為「米粧」,寓意於新一年間與老鼠共享收成,希望老鼠新的一年可以不要咬壞各種家具。

赤口禁忌

1. 燈火不用太光猛

以前過農曆年,從年三十,一直到年初二,連續三天都要將家中所有燈打開,寓意人丁興旺。不過到了大年初三,除了正常照明的燈之外,其餘就不用全開。

2. 小心不要掉爛東西

年初三當天要非常小心,注意不要把摔爛,萬一不小心有東西爛了,則趕緊說:「碎(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這是提醒過年別得意忘形,也要事事小心以求吉利。

3. 要說好話,忌罵孩子

即使小朋友百厭,都不能說粗口或不雅之言,萬一順口說了出來,要跟着說:「百無禁忌」。如果小孩不小心摔破了東西,則說「打發打發」 (發財之意)。

4. 如何化解厄運?

傳說赤狗是「熛怒之神」,會帶來不吉,不宜外出及宴客。相傳如一定要外出拜年,可放一道化口舌符袋於身上,以化解口舌。

另外,傳統民間故事中,年初三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故當晚一般人都會提早睡覺,以免騷擾鼠輩親事。在傳統農業社會灑鹽和米在家中角落供老鼠食用,稱為「老鼠分錢」,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象徵和老鼠分食,人鼠相安,減少鼠患,而初三灑鹽米及放年糕,亦有來年豐收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