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閃一閃小星星,一顆一顆亮晶晶...呀,不是,是一閃一閃的鑽石才對!星星不能觸摸到,但同樣閃爍的鑽石則可以掌握在手中!五花八門的鑽飾,令女士們愛不釋手,不知大家對於鑽石有多少認識,就讓筆者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
鑽石是碳元素組成的無色晶體,亦是地球上硬度最高、光澤絕倫的天然礦石物料。天然鑽石形成於約 30 億年前,最古老的那一批甚至可以追溯到地球形成初期 45 億年前,年輕一些的鑽石大約形成於 10 億年前。鑽石是於地心深處受到受高熱高壓而形成,在火山爆發時,隨岩漿以驚人速度被推向地表。生產 1 克拉的鑽石,需要開採 250 噸的原礦。而鑽石自身也要經過很多重加工才能成為首飾的一部分。世界上 80% 的鑽石是不適合當作珠寶的,但有些鑽石還是可以被用於工業,其他的可能就會被直接拋棄。
鑽石是最堅硬的天然物質,而鑽石的堅硬度是地球上第二硬之礦物的 58 倍,而唯一能夠刮花鑽石的物質就是另一顆鑽石。
傳統釐定鑽石價值高低的標準是「 4C 」制度,是由美國珠寶學院 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 ( GIA ) 提出並商業化的,4C 即 Carat 克拉重量 ( 卡數 )、Colour 色澤、Clarity 淨度、Cut 車工。
Carat 克拉重量
鑽石的重量,通常以 ct ( 克拉 ) 來衡量,對於小鑽石會使用「分」,1ct = 100 分。克拉不僅使用在鑽石上,貴重寶石基本都是以克拉作為重量單位的。
鑽石的價格在鑽石重量整數時會發生階梯性增長,意思是鑽石重量碰到整數就會大幅增加。比如 99分 的鑽石和 1ct 的鑽石價格差別是很大的,如果你買鑽石是用來收藏增值的,那麼最好購買整數克拉的,比如 1ct,1.5ct,2ct 等。
Colour 色澤
4C 分級只適用於無色 - 褐黃色鑽石,也是大部分消費者購買的鑽石。鑽石主要構成成分為 C,當含有少量 N ( 氮 ) 元素就會產生黃色 ( 這種黃色主要偏向於暗色調,類似於褐黃色,鮮艷明亮的黃色如金黃色鑽石屬於彩色鑽石,價格高昂 )。因此 N 元素含量越少價格越貴,顏色越偏向於無色; N 元素含量越高,鑽石顏色越偏向於褐黃色,價格則越低。
GIA 將鑽石顏色分為:D,E,F,G,H,I,J,K,L,M,O - R,S - Z,從左至右顏色依次降低。其中 H 色是標準白色,H 色以上會越來越白,需要在不同色對比才能感覺出來;H 色以下就會帶有黃色調,基本上 J 色以下黃色已經很明顯,不建議作為佩戴鑽石購買。
Clarity 淨度
淨度就是指鑽石內部雜質含量的多少 ( 在 GIA 的標準上,還有外淨度,所以在最高等級可細分為FL,IF2個等級)。
淨度等級依次可分為:FL,IF,VVS 1,VVS 2,VS1, VS2,SI1, SI2, I1,I2, I3
淨度會影響鑽石的透明度,因而淨度越高,鑽石看起來越明亮。
Cut 車工
車工是指鑽石的切割從而帶出鑽石的亮光、火采和閃光。市面上珠寶店會建議客人應選擇車工至少達「很好」評級的鑽石,因其最能發揮鑽石多方面的效果,包括瑰麗、亮光、反射、閃光、對比、式樣和火采等。一顆切割比例合宜的鑽石,亮光、火采和閃光會平均散發。亮光是從鑽石的內部及外部反射的白光;火采是較為普遍認識的、由鑽石對光散發形成的彩虹光芒;閃光則是隨轉動鑽石時看見光線在鑽石表面閃動或閃爍。
車工亦可能會影響鑽石視覺上的大小。視乎車工的深淺或形狀,兩顆相同克拉重量的鑽石,看起來可能大小不同。
尖端技術能把鑽石切割出各種形狀和車工,普及的車工有公主方形、橢圓形、方形、欖尖形、梨形、祖母綠形、綠柱石形和枕形切割等。不知您又喜歡那種形狀的鑽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