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牙石/牙結石?
牙石又稱為牙結石,是牙齒上沒有被清除的牙菌膜所形成的。其主要包含礦化的已死細菌,以及唾液中少量礦化的蛋白質。
牙菌膜由唾液、細菌、食物殘渣和酸性物質所組成,當中的酸性物質由細菌結合含糖和澱粉類食物所產生;牙結石則是礦化了的牙菌膜。
牙石形成徵兆
牙結石猶如口腔內的一層粗糙物質,而且不能單靠刷牙清除。牙結石還會刺激牙齦,引致發炎、流血,甚至牙齦疾病。
牙齦線下方出現牙結石時,可導致牙齦腫脹,因而流血。牙齦線上方形成的牙結石呈黃色或棕褐色,如不清除,其範圍會繼續擴大。牙齦線下方的牙結石則呈棕色或黑色。
牙齦炎
如果牙齦邊緣及牙齒鄰面長期積聚牙菌膜,牙菌膜內的細菌會分泌毒素刺激牙齦,引致牙齦發炎。牙菌膜亦會被唾液鈣化,形成牙石。由於牙石將牙周範圍覆蓋,使細菌長期在牙石下產生毒素刺激牙周組織,惡性循環下,牙齦持續發炎,有些甚至有機會造成嚴重的牙周病。
牙周病
牙周病屬慢性疾病,不一定伴隨有發炎狀況,部分患者直至牙肉萎縮、牙齒鬆動,求診時才發現已有較深的牙周袋,即是牙槽骨收縮使原本緊附於牙根表面的牙齦與牙根分離所形成的空間,這空間更易讓食物殘渣、牙菌膜和牙石積聚,使牙周組織持續受破壞,到進一步照 X 光才發現牙槽骨已萎縮,此時才進行牙周治療,效用已不大,因為牙周組織已受到嚴重破壞和收縮,牙齒失去支撐,最終導致牙齒鬆脫。
預防牙石
大家都應該注意日常的口腔護理,最理想的做法當然是每餐後刷牙,但實際上未必可行。而一般人只會早晚刷一次,盡量減少進食次數,以及每次進食後都用牙線清潔牙齒和用清水漱口,從而減少口腔內的食物碎屑,並減少細菌和毒素滋生。而刷牙亦應使用含有氟化物的牙膏,因為氟化物有助鞏固牙齒,防止蛀牙。
此外,建議每半年或按照建議次數預約牙科檢查,以免牙石過份堆積。若有需要就要洗牙。
根據衛生署口腔健康教育事務科的資料,當您發現牙齒表面有積聚牙石的徵兆,請預約牙醫清除,因為預防牙石形成可避免其惡化成更嚴重的情況。
清理牙石
事實上,單靠刷牙及用牙線,並不能完成阻止牙石形成。只有牙醫能夠透過刮除牙結石的過程清除在牙齒表面形成的牙石,因為只要有唾液分泌,就會形成牙石,是避無可避的。
所以一定要靠定期的洗牙去清除牙石,以防止牙菌膜及牙石長期依附在牙頸位置刺激牙周組織,引致更嚴重的牙齒問題。
一般而言,九個月至一年洗一次牙,就已經可以有效防止牙周病。相反,太頻密洗牙,不免會傷害牙肉組織。
閱讀相關文章:【用錯了漱口水】正確用漱口水 5 大原則